close

越是遠離都市

就越看見不同以往的世界

每週見到許許多多不同家庭生活與自身成長背景的差異

和許多人聊聊人生觀

多麼稀鬆平常的事,卻時常讓我陷入長思

到底自己後段的人生之路該如何走

還有你想要給下一代怎樣的人生


延續之前在個人部落格發表的文章"真正的城鄉差距不是收入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今的城市化的發展帶給我們自身與下一代的是什麼



一個人成長過程對於家庭的影響之大遠遠超你我的想像

上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普遍的物質的匱乏,讓如今大多數的40-50年級生嚇到了

於是他們踏入社會後努力的賺錢,然後去實現自己小時後夢想中的生活輪廓

不管最終是否有實現,但是他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給了工作

時間是公平的

你把時間給了A,你就沒有時間給 B 

我沒記錯,我到了高職,平均我們班上有4分之1是單親小孩


沒有單親的不要太羨慕,真正和樂的家庭,我可以大膽的說用兩隻手數的出來

意思就是上一代人,不管貧富,家庭機能都是不甚理想的 (至少就我感覺而言)

糟糕的定義不是生活過不過的去,而是這一家人相處和溝通的方式,相敬如賓

我是這樣覺得,和諧只是表面上的


但他們沒有錯,他們繼承著上一代給的價值觀

努力工作,然後給子女好的生活

不要讓他跟自己小時候一樣,窮是可怕的

爲了更好的生活與收入,進入城市,而這時台灣社會也開始轉型

如今他們突破萬難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而台灣奇蹟也幾乎是這一代人創造出來的

至少我覺得是如此


 


上下兩代的衝突,對立

由於上一代努力的開創出一條人生大道

基於"同理心"立場

總會就自己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走在一條"沒有冤枉路"的高速公路上

於是會設定幾個輪廓,希望孩子朝著這樣的方向

並加入自身的意見希望孩子照這樣走

同時也會將自身的"價值觀"放在孩子身上來評量他的成就,出息

這就是"東方社會一直以來的價值觀"

越大的城市這個情況就越嚴重


但下一代的生活背景並不與上一代相當

而且他們"成長過程"也與上一代不同

於是他們有有他們想追求的"人生價值"


如我所言,如今的 60-70 年級生的成長背景中或許沒有太大的物質壓力

但是他們的"家庭生活普遍不理想"

而這帶給他們另一種深思


家人之間的生活大多沒有交集,又或許衝突不斷

最大的主因就是不知如何相互溝通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在過去的成長環境中,父母的角色模糊,隔代教養,家庭機能的不健全

於是呼,這一代人思考的是怎樣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

 

 


 

好在這邊先打住,在上面的文章中

我們看見了"上一代"是如今台灣社會的中堅份子,也是目前台灣最有消費力的族群(40-50年級生)

而我自身這一代,則是即將開始真正邁向人生道路的(60-70年級生)



 


最近常常在雜誌上看見相同論點的文章

"老鼠理論"

簡單的說就是現在生活在都市生活裡的人們

每天一起床,就是趕緊梳洗打扮匆匆忙忙上班去,然後努力的工作著,下班了

或許要加班.或許要進修,又或許想要放鬆和朋友聚聚.忙到了晚上10.11點才真正回到家坐下來

然後上上網,看看電視,發發呆,因為這才是一天隻中真正屬於他的時間,然後撐到12點.1點逼不得已上床睡覺

明天繼續開始這樣的戲碼

終於撐到了週末,然後卯起來使勁的玩,玩到累的回家,一樣週日夜晚依依不捨到撐到12點.1點逼不得已上床睡覺

然後隔天睡醒繼續開始這樣的輪迴


由於內心的匱乏,只好靠物質來彌補,所以男生追求3C.女生追求外在

努力工作,然後努力付賬單

抱歉你要一直努力工作,因為慾望無止盡,so 永遠有帳單等你來付

 

而老鼠理論同時困擾著 40-70 年級生

或許他們的成長背景不相同,但他們同樣都被這樣的循環困擾著

不同的是

40-50年級生的家庭已經建立10-20年以上

60-70年級生的家庭生活才正開始,他們的下一代剛誕生

 

於是我開始思考著,我想給下一代怎樣的人生?

繼續下去老鼠理論,叫他好好讀書,然後踏入城市,然後努力賺錢,然後跟你我過著相同的生活

然後他的下一代也繼續如此下去

我相信這個問題令和我處在相同階段的人也十分苦惱著

 

上週剛好和一位爸爸聊到這些個話題

他跟我說,他有個朋友也是這樣困擾著

這位朋友目前還在上班,在宜蘭投資民宿也賺了點錢

於是他問這位朋友,既然可以賺到錢,為何你不乾脆認真的做下去

全家一起搬過去不是很好

 

但是他朋友也拿不定主意在猶豫著

他說到,他如果放棄台北的一切,走入宜蘭,然後把畢生的資源全部投入下去

以後他的孩子只有一條路,選擇接手,或是重新開始

而一接手,就不能在回頭,因為他已經無法跟都市的人競爭了!


但是他如果繼續維持目前的狀態,幾年後,他孩子出社會了

可以選擇,要接,還是要做別的,這時老爸還有點錢可以資助他

意思就是,孩子有選擇人生的機會

 

 

 

 

 

 

 

 

 


 

 

 

 

呼~看到這裡是否你有頭痛了,很難選喔

於是有人會說,想太多什麼事都沒法做,兒孫自有兒孫福

而且往後的事怎麼發展很難說,你何必想破頭呢

 

我想這是東方社會才會有的煩惱

西方社會兩代之間應該不會有著如此深切的羈絆

 

我則是思考著,除了下一代人生之路的起點該在哪之外?

更重要的問題是.你想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

 

我認為應該是教會他如何思考和選擇自己人生方向

因為如今社會上大多的人,生活像在數日子,而非生活

 

只要他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不論起點在哪,他都能朝目標前進

而培養這項能力最重要是成長環境和過程

兩代之間要能真正的溝通彼此了解

才能達成經驗傳承

於是家庭生活,成了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才是最寶貴的資產,具備良好的家庭文化,下一代家庭的機能才會健全

 

要不只是在不斷的衝突中製造對立

然後漸行漸遠,最後抱著遺憾離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omspace 的頭像
    zoomspace

    森鐵道露營區 Forests Railway (停止營業)

    zoom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