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台灣一直是個多颱風地震的國家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也有許多血淋淋的例子
但是為何總是沒有一個整合資訊的平台,良好的互動通報系統,還有即時訊息傳遞發布的平台
我們從資訊流匯整的角度來談論這個現象,並思考看看應該可以如何規畫一個這樣的平台
或許政府可以考慮這樣做
而這個平台也應該是全年365天運作,不是只有災害發生時在啟動這個機制
1.建構一個即時全台灣交通網絡資訊平台
或許可以考慮和GIS這類地理資訊中心合作
包含.鐵路.公路.機場.車站.捷運線.橋梁.溪流.等,一個整合式的交通網絡與環境狀態圖
使用者可以選擇要瀏覽哪一個項目.並隨時切換.上頭顯示著運作狀態
一個完整個交通網路狀態
並提供及時路況報告,天氣資訊,災害通報機制
這是一個可以平時可以成為交通路況報導,災害來襲時可以成為訊息傳遞中心的平台
需注意的地方:
1.即時的更新,沒有更新等於廢了
2.這樣的資訊要能整合各政府相關部門,並簡單的幾個步驟就能夠將相關訊息
傳達給各部門,並顯示個事件處理狀態
EX : 代處理/ 已傳達 / 處理中 / 處理結束 等.
3.這是一個跨部門的系統,需要系統整合的部分較為繁複
各相關部門也需建構一個專責團隊輪班負責接收與處理訊息
各項資訊的建立也由各部門自行更新
氣象狀態 - 由氣象局 (颱風來時這裡也顯示定時雨量資訊)
交通狀態 - 公路局。交通局。 (各路段行車平均時速,是否施工中。是否已斷路。斷橋)
2.建立一個專責的機構,還有簡碼免付費電話窗口
好比110.119等.不用投幣沒有訊號也能撥號的電信網絡
並且經由總機自動跳線給整個電話服務團隊
而這個團隊除了負責轉達相關的狀況.也負責即時更新
不採用網路訊息通報的原因在於,網路有個惡習,留言就當作一回事
也不管重複不重複,如果開放網路僅是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或許可研擬用簡單的報案系統再加上個人身分認證(如需輸入身分證號碼。並建立防呆機制)
電話則是沒有使用限制
需注意的地方:
1. 開放的窗口數量
2. 報案的標準作業流程
3. 線上資料庫可以即時查詢比對是否重複
4. 一個功能完整的報案系統
3. 這是一個部分開放的網路平台
當然各案件的處理進度,或是細節可以選擇性的公佈
畢竟有太多資訊不宜全面透明,有時太透明反而是災難
但至少每位國民都可以清楚知道哪條路能走
哪個交通工具已不能搭乘使用
還有全台灣目前的交通網路概況
4. 各項作業標準程序的介紹
讓每個國民都清楚知道,怎樣的狀態政府會如何應變和作為
需注意的地方:
1.事件觸發機制
而當狀況已達處發某個事件時,系統應自動通報相關單位
好比說山區雨量達????公厘,下游應該進行遷村作業
後記:
當然本篇文章其實是個淺談,因為這麼龐大的系統整合作業
勢必有相當多細節需要注意,且很多機制規則需要各機關討論研究
這好比一個國家級的專案計畫,規畫和建置必定會耗去相當長的時間與經費
但是用心做好一次,往後在既有的平台上不斷修正改進
這樣一個平台定能越發優秀,更能真正發揮價值與提升效率
一開始一定會出包,這很正常,線上遊戲都會有BUG了
何嘗是這麼龐大的系統,而且參予人員如此之多
同時需要考慮整個通報流程,簽核機制,各相關機構位階通報順序等
整個事件管理資料庫規劃,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由這次風災可以看到資訊整合帶來的整體效益與價值
當然越大的系統建置越需要費心整合
藉由實務累積KnowHow
有時很無奈,因為現在的政治情勢並沒有誰可以長期執政
導致沒人想提重大建設,真的實行到一半,江山易主了
下一個接任者願意用同樣的心來執行這項專案嗎?
這就是台灣現階段的政治問題
由於民眾缺乏信心,大家都只想服特效藥,不肯給時間
政府也只能推動表面建設,明眼人看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哪個政黨當家都一樣,另一個黨必定會為了政治利益扯後腿
反過來看,獨裁國家似乎至少能做點事!
民主國家現階段各國看來只是在空轉罷了,沒人能面面俱到,這就是太自由的後果。
這幾年突飛猛進的韓國。中國。
幾乎都是政治型態較封閉保守壟斷的國家
反過來看我們真正進步的時代
是否也是那個獨裁壟斷的時代呢?
PS.本人不想要進行政治口水戰,只是單純的表達想法,和諸位分享